《孙囡言序》
  • 孙囡


        我认为,绘画是个性、学养、品格和情绪在笔端的凝聚与流露,每个人的作品,大概都是一种个人状态的演绎吧。有时候我会什么都不做,就坐在画室发呆,顿时觉得当一个画家真好!每天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,侍弄花草,焚香品茶,所画的就是我的所思、所想。我想,绘画******的幸福感大概来源于此

    吧!

        在创作上,我希望用我理解的传统的绘画技法去诠释当下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景。在我的画面中,大多表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花卉,这样的题材,或许源于个人的偏好,亦或欣赏不同的花卉时不一样的心境。枝繁叶茂的花,不会有多久就会凋零,那饱满的外形,娇嫩的颜色,终将枯萎后消亡在土壤里。也只有用线条去勾勒它的轮廓,用浓墨或是淡彩去追寻它的颜色,加之渲染使其凝固和永恒。如此,留下的不仅仅是影,还有一种哀恋自然的情怀。对于花卉的写生,是我特别享受的过程,有时甚至把花当做人来画,希望笔下的这些花卉也能够饱含情感。我总觉得,同样的一朵花,在不同人的眼睛里观察到的一定是不一样的。我希望以女性更加感性的视角,把花卉的姿态和情绪传达到画面中来,使画面能够散发气质。宋徽宗在《宣和画谱》花鸟画序中曾写道:“展张于图绘,有能兴起人之意者,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,遐想若登临揽物之有得也。”工笔画其实也是“写意”的,这里的“意”是意境的“意”,意趣的“意”。宋代的全景花鸟画,画面中既有山水画的气势,又有花鸟画的优美,每当看到这些作品时,都会被带入他们所营造的或凄凉萧瑟或富贵祥和的意境。有了这样的情感,我们才会去进一步推敲它的线条与设色技法,让我们在这样的花鸟画巅峰的大本营里学习和历练。一件好的工笔作品,除却线条与渲染之外,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画面中所蕴含的诗意和情感的表达。人们谈论中国画时,往往从画面上的一根线,论及笔墨造诣,进而上升至格调境界。人们往往忽略了,线***初是做为手段而产生的,什么样的线,产生什么样画面气质。根据什么样的画面气质的需要去选择并创造与之相融洽的线,在我眼中,即是手段又是目的。因此,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从对宋代花鸟画的临摹与学习中,使自己进一步的了解宋代花鸟画的精神,运用他们对画面的表现手法,以一个现代女性的观察视角,来描绘自己的诗情画意,所思所想,注重表现的同时,也更注重画面的表达。至于赋色,我更欣赏清代张岱《绘事发微》中的一段:“所谓春山艳治而如笑,夏山苍翠而如滴,秋山明净而如淡,冬山惨淡而如睡,此四时之气也。”赋色的过程在恪守传统程序的基础上,不再拘泥于模版式的赋色标准,给予所描绘的事物与它所在环境所融洽的颜色,使人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找到共鸣。

        希望观者在我的作品里,能够读懂我消遣光阴一般的描绘,以及对花卉生命力的幻想和诠释。

上一篇:《孙杰评说》
下一篇:《闻·落樱》
分享到我的

|